首页 | 机构设置 | 学术队伍 | 研究成果 | 学术交流 | 资料建设 | 专业期刊 | 学术团体
延安大学省部级研究平台目标责任书

 

延安大学省部级研究平台
目标责任书
 
 
 
 
平台名称
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签章)
延安大学历史系
平台负责人
张小兵
手机号码
13892135188
联系电话
0911--2333167
电子邮箱
storyns@163.com
平台联系人
王保存
手机号码
13008589698
联系电话
0911--2333167
电子邮箱
shanbeistory@163.com
 
 
 
 
延安大学科学研究处
一六十二
   
 
1.本责任书所列内容应实事求是填写,表达上要明确、严谨。
2.本责任书根据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以及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延安大学的实际制定。
3平台建设目标以通过省部级管理机构的相关评估并争取评估优秀为原则
4.省部级研究平台须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和考核指标,其中的各项规划应涵盖一个建设周期(3年),责任书中的分年度(阶段)进度安排要根据主要任务和目标合理安排。各阶段的任务目标是年度(中期)检查的依据。
5.省部级研究平台在计划管理和经费使用等方面应遵照国家和陕西省科技计划与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6.本责任书一式三份,延安大学、依托单位、研究平台各保存一份。各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


一、基本信息表
平台名称
 
 
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英文名称
 
 
Research Center of History and Culture in Northern Shannxi
 
 
成立时间
 
200912
 
主要研究方向
 
陕北历史文化;陕北民俗文化;陕北民间艺术
 
通讯地址
 
延安市宝塔区圣地路580
 
   
716000
平台主任
 
 
张小兵
   
出生年月
1962
 
本科
专业技术职   
教授
学科专业
   
陕北历史研究
 
2333167
   
13892135188
依托单位
延安大学历史系
主要协作单位
延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榆林市科技局
榆林市黄土文化研究会
平台人数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它
 
 
 
 
 
 
起始时间
2017.01.01
终止时间
 
2019.12.31
平台简介(300字以内)
延安大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根据陕西省教育厅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精神和建设一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的要求,于2009年12月组建成立,并获批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基地。
    研究中心组织结构完善,并拥有一支科研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中、青年构成研究团队的骨干和主力。中心成员现承担数十项国家与地方重大课题。自中心成立以来,成员出版了《陕北禁忌民俗文化》、和《陕北历史文化论丛》等50多部专业著述,并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近二百篇。
目前,中心在办公软硬件设施方面取得长足进展,通过中心团队的努力,将中心建设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科学研究基地,陕北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平台。
 
 
 
 
 
 
 
 
二、平台构架

平台的组织构架、运行机制、核心人员(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学科背景、研究特长、成员分工等)、学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组成等。(限1000字)
本平台由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以及期刊编辑委员组成。管理委员会为本平台的管理机构,设主任一员,由张小兵教授担任,副主任三员,分别由杜林渊教授、张雪梅教授及王保存副教授担任,另特别邀请任学岭担任名誉主任。下设执行主任一员,由王保存兼任,执行副主任三员,分别为上官红伟、高建国和王建宏等。
学术委员会为本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设主任一员,暂拟由任学岭教授担任,副主任由张小兵教授和西北大学教授徐为民担任,暂定由杜林渊教授担任秘书长,委员组成暂定为杨亮才、马广荣、顾秀榆、姚怀山、樊高林、曾鹿平、刘翠萍、王文权、孙鸿亮、张芳等专家学者。
本平台拟自办《陕北历史文化研究》期刊,以汇集本平台的主要研究成果。期刊承办方为延安大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方为延安市社科联。期刊设编辑委员会,由张小兵教授担任主任,杜林渊、张雪梅和王保存担任副主任,编委由任学岭、徐为民、杨亮才、马广荣、顾秀榆、王沛、姚怀山、樊高林、曾鹿平、孙鸿亮、王文权、张芳等专家学者组成。在期刊编订过程中,由张小兵教授担任主编,上官红伟、王建宏担任副主编。
 
 平台核心人员简表:
 
 
  
学科背景
研究特长
  
张小兵
教授
中国近代史
陕北历史文化
   
任学岭
教授
中国近代史
陕甘宁边区史
名誉主任
徐为民
教授
秦汉史
秦汉考古
主任
杜林渊
教授
中国考古
陕北地区考古
副主任
张雪梅
教授
中国近代史
延安十三年研究
副主任
王保存
副教授
中国近代史
陕甘宁边区研究
副主任
上官红伟
讲师
中国古代史
宋代军事、官制
执行副主任
高建国
讲师
中国古代史
北方民族史等
执行副主任
王建宏
讲师
中国近代史
近代中外关系史
执行副主任
 

 
三、建设目标与主要任务
包括1、平台建设对陕西省和依托单位或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贡献等(中心在全国全省的历史评价和当前地位);2、平台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中心的主要学术观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3、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与水平(从研究内容、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开放合作、联合共建与运行管理等方面阐述),表述应简洁、清晰、明确。限于2000字以内。
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于延安大学历史系,是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具备研究陕北历史文化独有的地域和人才优势。基地自2009年成立以来,成员近年来出版了一大批著作,如《陕北文化述略》、《陕北历史文献撷萃》、《陕北古代史纪略》、《陕北古史钩沉》、《陕北民歌精选》和《陕北说书精选》等50多部专业著述,为陕北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表了一批学术文章,先后在全国各类期刊上发表文章总计百余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五十余篇;获得多项国家、省地科研项目,如陕北民俗研究为全国项目,陕北说书、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属省级科研项目,地方项目最多,多为地方文史相关的专题研究。中心在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方面具备优越的研究环境,现有办公室两个70平米,研究室4个44平米,资料室160平米,学术报告厅234座,会议室50平米、配置书柜、电脑、打印机等;购置图书资料两千余册;创办中心通讯《陕北春秋》共七期。中心与延安市社科联、榆林市科技局和榆林市黄土文化研究会等机构开展积极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并通过在延安大学、周边社区开设讲座等活动,在陕北地区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好评。
本平台以现陕北地域内历史上曾经发生和出现的人物、事件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为研究对象,并分为陕北历史文化、陕北民俗文化、陕北民间艺术等三个子方向。作为专职学术研究机构,在研究思路上,本平台坚持严肃的学术研究规则和旨趣,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以陕北区域史为研究基础,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细加择选和分类,勾勒出陕北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建构陕北历史文化研究的知识架构,夯实陕北历史文化的研究基础。继而,以已有的认识和经验为指导,将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问题研究中,结合严谨的学术规范,使陕北历史文化研究在各个方向全面展开,以收集腋成裘的功效,并推出一批学术精品之作。在研究方法上,把室内资料整理和田野调查相结合,归纳推演和数据搜集相结合,历时性方法和共时性方法纵横相结合,确保本平台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根据中心的“十三五”规划,以本中心承担的延安市社科联重大项目“延安通史”为契机,锻炼本中心的研究队伍,扩大本中心的社会影响力。同时,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原有基础上在新的领域有所突破。近两年,本中心在改进办公环境和研究设备的基础上,拟建成新媒体工作室一间,通过本中心专有的微信平台,制作各种视频和新媒体作品,扩大中心的社会影响力
 
 
四、考核指标
根据平台申请、建设运行与管理、评估等办法按照分年度(阶段)进度安排自主设定考核指标。在人才培养及引进、团队建设、项目立项、经费争取、成果产出及转化、项目结项等方面应予以量化。)(限1000字)
 
对本平台现有科研人员,借助《延安通史》项目,锻炼科研队伍。鉴于本平台成员普遍存在田野调查经验不足的问题,为此中心定于2017年选派部分成员赴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学院,学习其丰富的社会及野外调查的经验。在条件成熟时,可于2017年邀请陕西师范大学有丰富社会调查经验的学者对本平台成员专作3--4次培训。为增强本中心的科研实力,在近三年内通过平台的依托单位延安大学历史系,拟引进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考古及博物馆学等方向的博士毕业生2--3名,充实到研究队伍中,并改进本平台的学历结构。
在2017至2020这三年内,完成“延安市博物馆布展课题”“陕北饮食文化化研究课题”等科研课题,《延安通史》项目预期在2019年7月结项。中心成员除进行正在承担的各类课题项目外,在新增申报各类课题方面,预定本平台成员在三年内申报并获批立项国家或教育部社科项目3--5项;中心成员或其他科研单位成员通过本省级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可申报并获批省教育厅项目9项;另中心成员申报市社科联项目和其他横向项目15项左右。
上述项目皆属资助研究项目,除专门配属研究经费外,延安大学另对获批的国家社科项目予以奖励和配套经费支持,为此,本平台把申报国家社科项目作为争取学校支持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心正在承担《延安通史》项目,涉及到延安市各个区县,地方上对这个项目有浓厚兴趣,可以争取地方上10万元以上的财政支持。
近三年,本平台的中心工作在于《延安通史》的编撰,并力求在三年后,使《延安通史》成为延安市的一张文化名片,通过《延安通史》带来的社会效益,促使本平台的社会文化效应向产业化转变。本中心部分成员的研究成果与延安市当前经济形势较为密切,亦可为延安经济建设提供一些支持效应。
通过本平台申报的省教育厅项目共九项,今后三年,平台不断督促2015年、2016年获批的六个项目的主持人,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结项,即在今后三年,本中心至少结项六项省教育厅项目。
平台建设方面,使《陕北历史文化研究》、“陕北文化网”、“陕北历史文化”微信平台等发挥广泛的社会效应。


五、平台资金预算总表
1、经费数额                                                                                        单位:万元
 

资金来源
投资金额
年度资金预算
备注:历史数据
   --2016年)
2017
2018
2019
专项资助
18
6
6
6
 
学校投入
30
10
10
10
 
协作单位投入
15
5
5
5
 
纵向项目
15
5
5
5
 
横向项目
45
15
15
15
 
其他渠道
15
5
5
5
 
   
138
46
46
46
 

 
六、责任书其他条款
1.各方应严格遵守本责任书的各项条款。因责任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客观原因,任何一方认为有必要变更责任书条款内容的,需经协商一致。
2.学校根据经费拨付计划,及时拨付研究平台。研究平台有权按照责任书的要求组织实施、使用经费;研究平台未按本责任书落实自筹经费,或未按规定使用项目经费以及未按合同实施项目建设,学校可视情况作出限期整改、缓建、暂停拨款直至收回已投入的经费。
3.学校有权按照责任书的要求,监督、检查研究平台建设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研究平台应予以配合。各平台应按要求向学校报送平台建设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
4.研究平台与各协作单位的合作协议(包括各方承担的任务、经费分配、研究成果的归属等),作为本责任书的附件,视作本目标责任书的组成部分。
5.成果的权属和保密。本平台建设取得的技术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属及成果转化,按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6.此责任书一式3份,延安大学、依托单位、研究平台各1份。
七、本目标责任书签约各方
 
学校负责人(签章):              平台负责人(签章):
 
依托单位负责人(签章):
 
盖章                              盖章
 
                                        
 
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联系电话:0911-2331670 邮编:7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