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人物 - 历史人物 - 赵彦及其家族
赵彦及其家族

历史人物     加入时间:2010/12/5 20:28:23     

 

明代陕北出了许多名宦,赵彦是其中之一。

赵彦是延安城北人,万历十一年进士,为人沉敏,有智略,临大事屹然如山。

赵彦在光宗做皇帝时被任用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光宗只做了一年皇帝便病死了。熹宗嗣位后,由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行将灭亡的明王朝奸佞当道,内外交困,危机四伏。辽东战事接连失利,军事重镇辽阳、广宁先后失守,领土沦丧。四川土司奢崇明作乱,占据重庆等州、县、卫、所四十多处。贵州土目安邦彦揭杆而起,占领遵义,重兵围困省城贵阳。明朝统治者调集云、贵、湖、广、川五省兵力征讨。白莲教兴起,教徒遍布京城附近和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教徒徐鸿儒在山东举兵起义,头系红巾作为标识,亦称作红巾军。红巾军一举占领巨野县城,迅即进兵郓城,郓城知县弃城而逃。紧接着邹县、滕县告急,邹县署印通判、滕县知县偷生逃命不知去向,邹县、滕县被红巾军占领。

在这危难之际,山东武备空虚,没有多少军队,而且因为辽东战事吃紧,筹集军饷几乎把所有的地皮尽行剥去,饷缺兵稀。

赵彦奏请朝廷,紧急动员募练乡勇,截留广东援助辽东的军队在山东境内平定叛乱,举荐原大同总兵杨肇基统领山东军队讨贼。

红巾军蜂起云涌,起义队伍多达十七支,这边奔散,那边啸聚,党徒不下200万。官军日夕追剿,疲于奔命。有一次,赵彦在兖州巡视,刚出城便与一万多红巾军遭遇,赵彦缒城而入才逃得性命。

红巾军精锐集中在邹县和滕县之间,官军难以取胜。赵彦采纳部下“攻坚不若攻瑕,捣实不若捣虚”的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在黄阴、纪王城大败红巾军,先后歼灭武邑于弘志、深州王好贤、艾山刘永明统领的红巾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突袭峰山,攻拨滕县,消灭红巾军大量有生力量,将邹城团团围住。

徐鸿儒与高尚宾、欧阳德、丰九叙、许道靖等红巾军首领誓死守城,坚守三月,城内食尽粮绝。赵彦下令招降,除徐鸿儒外一概免死。红巾军被分化瓦解,有四万七千多人向官军投诚。擒获红巾军首领徐鸿儒,押解到京城,处以分裂肢体的酷刑。历时七个月,轰轰烈烈的白莲教起义彻底失败。

赵彦镇压白莲教有功,晋升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再加太子太保。

赵彦在尚书任上,竭尽人臣之能事,惩治边防将领克扣军饷、奴役军人、虚报兵丁、侵吞战马等军用物资的行为,加强边防。传闻清兵欲从喜峰口进犯,赵彦非常忧虑,提出八条建议,被皇帝采纳并受到褒奖。贵州征讨苗兵屡次失败,赵彦列举八条对策,朝廷颁布诏书在军中施行。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熹宗皇帝姑息养奸袒护魏忠贤,赵彦亦抗疏劾之,因此被魏忠贤所憎恶。杨涟等一批大臣被魏忠贤迫害致死,赵彦被罢免官职遣归原籍。赵彦回到家乡后在城北创办书院,设有燃藜楼、会经堂、西廊,门口立有义学坊,史称赵公书院。崇正年间闹灾荒,赵彦输粟赈贫救活许多人。

赵氏家族在明代和清代数百年间大红大紫,到清朝后期败落。赵彦的祖父赵仕与其兄赵瑶是同科举人,在延安府城建有兄弟同科坊表。赵仕字丹山,出选武乡县知县时,武乡县一半是石山,一半是农田,民贫而悍。赵仕尽心抚恤,清赋役,将垦田的命令悬挂于衙署门前,使民众周知,让民众安居乐业。又成立文社,亲为训课,自是文风丕振。对疑难案件考察查访实情,秉公决断,有钱的人以金钱贿赂赵仕,赵仕正色拒之。赵仕为官清廉,致政还乡时行李简单,几乎不能保证途中正常食宿费用。晚年开设五经社,著有《丹山集》。

赵彦做官后,赵氏家族更是名重一方,赵彦的父亲、祖父、曾祖父俱封荫尚书。朝廷在延安府城敕建莞枢猷茂坊表彰赵彦的功绩,延安府城还为赵彦建有宫保尚书坊。在清嘉庆年间延安尚有赵太保祠供人祭祀。从延安府志辑录的《赵光禄章墓志铭》可以看到赵氏家族官宦众多,而且与曾任兵部尚书的杨(兆)家,总兵肖(如薰)家、参政马(茂才)家等名门望族俱结为姻亲。赵章是赵彦的弟弟,曾任光禄署丞,到五十多岁时辞官返乡,开办家塾,以积德训导为事。其长子赵广印任兵部员外郎,妻子是大参扬吉的孙女;次子赵大印任甘固总兵、都督同知,妻子是翰林学士王大任之孙、知县王邦弼的女儿;三子赵廷廓任汉羌镇标游击,妻子是都御史白希绣侄女,经魁白希彩的女儿;四子赵隆印是河南固始知县,妻子是举人王评的孙女;五子赵廷锡,顺治辛丑进士、方仕天台令,妻子是湖广参政马茂才的女儿;六子赵廷英,贡监侯铨,第一任妻子是知县杨汝桂的女儿,第二任妻子是大司马、太保杨兆孙女、凤阳道佥事杨正苾女儿;七子赵廷扬,拔贡,妻子是河南按察司经历薛廷谟女儿;八子赵廷嘉,历官户部员外郎,妻子是知县马如龙孙女、商州学正马茂花女儿。赵章的二女儿是总兵萧如蕙的儿媳,三女儿是贵定知县刘尔怡的妻子。墓志铭还罗列了赵章的孙子、重孙皆与官宦人家结有姻亲。

赵氏家族人丁兴旺,占有大量田产。延安城周围有良田万垧(每垧约三亩),且在延河上游购置了十七个村的土地,雇用大量长工种田,经营商铺,雇用佣人料理家务,生活奢侈。清同治年间社会动乱,赵氏家族人死财散,幸存者寥寥无几,几近绝嗣,在延安城周围、延河上游罗居、火石界等地有后裔居住。

参考文献:

《明史•卷二百五十七》

嘉庆本《延安府志》

赵连雄

上一条:已经没有了
下一条:范仲淹与陕北
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联系电话:0911-2257618 邮编:716000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Netscape6.0、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正在备案中